澳洲顶流才能住的疗养院,到底有多奢华

到底有多少人,专门飞去澳大利亚看考拉?

△(图/PortStephensKoalaSanctuary)

一项调查数据显示,75%的游客希望在澳大利亚看到考拉,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了袋鼠——毕竟相比情绪不稳定、爱打架的拳击选手,乖乖趴在树上服用桉树叶的考拉,看起来更加亲和无害。

但如果你还有印象的话,这一呆萌的国宝级动物,正在经历一场灭绝危机———年,在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一场持续了数月的“黑色夏季”丛林大火,将万公顷的土地烧毁,近6万只考拉也因此丧生。

△年,周杰伦前医院探望受伤的考拉。(图/视频截图)

不久前,澳大利亚多地把考拉列为濒危物种,这也意味着,如果不采取任何行动,它将面临在年灭绝的风险。

如今随着旅游业的复苏,不少人开始把“去看看考拉”提上日程。与之前不同的是,比起在网红动物园打卡拍照,人们又找到了关心考拉的新方式:

△医院。(图/恺哥)

年,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海滨地区,如麦夸里港、史蒂芬斯港,几家“医院”诞生——在这里,人们会花上1—2天的时间,深度体验考拉的救援和科普活动。

不少赴澳旅游的中产,医院设为了必打卡目的地。

全球首家医院,花50元养一只“成龙”

从悉尼沿着海岸线一路向北驱车两小时,便是新南威尔士州一望无际的史蒂芬斯港(PortStephens)。如今,这个地方最新奇的景点并不是海滩,而是在丛林火灾后首次对外开放的医院——

早上9点,我们驱车抵达了位于史蒂芬斯港的考拉保护区,这里一共分为3个区域:科普区、医院和康复区。讲解员Ken准时出现在大堂,首先带我们穿过一条长约米的蜿蜒小径。

△考拉保护区的地图。(图/PortStephensKoalaSanctuary)

在一条以考拉为主题、由艺术雕塑组成的科普步道上,我们迅速建立起对它的基本认知。

考拉,这种每天都要睡上20小时、“挑食”到只吃桉树叶的动物自带萌点,且全是冷知识:

比如因为桉树叶有毒,成年考拉需要长出长达2米的盲肠,用来消化和分解食物中的毒素,但这个过程伴随有大量的能量消耗,所以考拉看上去总是行动迟缓,并不是“嗑嗨了”,而是在保存体力。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小考拉还不具备这种消化能力,所以从小要从妈妈的便便里汲取营养物质,一吃就是一两年起步,它是真正意义上被“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动物。

穿过米的科普步道,眼前就是医院了——Ken告诉我们,这里引进了全澳最先进的野生动物治疗设备,一共救治过只考拉。

一只受伤的考拉会在这里待上30—54小时,人们可以透过一扇大型的观察窗,看兽医在诊区为它进行分类和评估、在手术室实施救治和护理,以及在重症监护病房监测它的术后状态。

实际上,医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年前。距离史蒂芬斯港一线之隔的麦夸里港同样有一家医院,但人们对此知之甚少——直到澳大利亚的“黑色夏季”丛林大火让它冷不丁地成为全球网红:

年11月,麦夸里港的托尼·多尔蒂女士冲入一片火海中,脱下身上的卫衣救助了一只考拉,并一路小跑,将其送到距离事发地半小时车程的医院——

丛林大火是考拉最大的生存威胁因素,医院的临床主任切恩(CheyneFlanagan)分析,在大火中,考拉的求生本能是往高处爬以规避风险,但那里的火焰和热量都处于最强烈的状态,因此每场大火过后,都会有近百只伤势惨重的考拉被送来治疗。

这则视频在网上获得了万次的播放量,也将医院正在进行的工作摆到了公众面前。人们得以更直观地感受到保护考拉的行动迫在眉睫,医院也借此契机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图/PortStephensKoalaSanctuary)

除了丛林大火,考拉在日常生活中还面临着其他的威胁因素:最常见的是车祸、野狗、衣原体疾病——目前在史蒂芬斯港的医院接受治疗的伤者,基本都是这些病情,比如一只在冬天被车撞折了左肘、颧骨和下巴,名叫冬至(Solstice)的考拉,在医院进行了手术和激光治疗;而维罗妮卡(Veronica)则因为泪腺分泌有问题,在这里接受干眼症的治疗。

经过救治的考拉会在康复区生活一段时间,人们可以登上一个长约米的高架观景平台,从“树冠”的视角看考拉是如何接受当地志愿者照料的。在伤势痊愈、完成攀爬练习后,它们将被放归大自然,回到栖息地生活。“这是我们和其他动物园不同的地方,最终会将它们放回野外。”

△考拉被悉心照料着。(图/恺哥)

在参观完医院后,你甚至可以花50澳元收养一只“成龙”——年,一位叫Jackie的女士救下了一只雄性考拉,因为它在兽医检查时展现出了身姿矫健、动作灵活的天赋,人们便将它命名为“成龙”(JackieChan),并且悉心照料了它4个月。

这当然不是真的领养——只是在捐款后,你将收到一个电子版的收养证书,其中包含指定考拉的生平故事,之后每三个月还会收到它最新的照片和资讯,而所捐款项将用于治疗考拉、保护考拉栖息地等。

“成龙”现已康复,顺利回归自然,但它的兄弟姐妹仍亟待帮助。

△此成龙非彼成龙。(图/视频截图)

逐渐走红的考拉,顺便带火整个家园

澳大利亚的国宝这么多,考拉却“从不过气”。它是澳大利亚的标志之一,也是当地原住民的文化图腾,在他们的创世故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koala”在原住民的部落语言中意味着不喝水(nowater),这的确是一个恰如其分的描述。

△考拉在东张西望。(图/恺哥)

尽管人们如今将考拉捧在手心,但它的命运也一度跌宕起伏:

在19世纪初,第一次登陆澳大利亚的殖民者认为袋鼠、考拉和鸭嘴兽的长相过于怪异,将它们视作“二等动物”。由于考拉的皮毛平坦柔软、厚实温暖,针对它的捕杀行动一度猖獗——到了年,超过万张考拉皮毛离开澳大利亚,用于制作地毯、手袋和大衣衬里。

正因如此,考拉早早就经历过一波人为的灭绝危机。直到19世纪末,人们从它的身上挖掘出文化象征意义和民族自豪感,以考拉形象为主角创作的儿童读物风靡一时,《悉尼先驱晨报》率先将其命名为“澳大利亚的国宠”——

△睡梦中的考拉。(图/Unsplash)

自此,“在澳大利亚和考拉合一张影”成为了每个游客的保留项目,各国总统对考拉爱不释手,还衍生出了“考拉外交”一说。

6年,当时还没改名为长隆的中国广州香江野生动物世界引进了考拉,也让更多中国人对它开始产生认知。

△年,《瑞克与莫蒂》编剧推出的动画片《考拉侠》,让毫无攻击性、蠢萌可爱的考拉形象再次深入人心。(图/动画截图)

而近年来,尤其是在经历过澳大利亚的“黑色夏季”丛林大火后,考拉的灭绝危机又再次引发了人们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putianjk.com/afhpz/9705.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