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来源:节点财经
早在电视媒体兴起之时,广播电台就沦为了夕阳产业,而互联网的到来则几乎相当于给它宣判了死刑。
幸运的是,伴随着移动技术与产品的发展,险些被时代抛弃的“耳朵经济”再次焕发生机,走出了一种“移动APP+电台”的新模式。
相比于被过度开发的视觉媒介,以及传输过于单向的传统电台,新兴的音频平台支持个性化传播,内容包罗万象,在碎片化时代越来越表现出强劲的势头。艾瑞数据显示,截至年底,我国移动电台活跃人数达到了2.05亿人。
从年蜻蜓FM上线算起,音频APP已走过8个年头。经历了初期野蛮生长之后,音频APP依靠资本获得了用户规模,如今形成了喜马拉雅、荔枝、蜻蜓等巨头争雄的局面。
在这其中,喜马拉雅FM以4.8亿的用户规模、73%的市场占有率而稳坐“在线移动音频分享平台第一”的位置。据相关机构测算,喜马拉雅目前估值已经超过亿人民币,是当之无愧的行业独角兽。
种种迹象表明,融资已经到了E轮的喜马拉雅FM登陆资本市场已是板上钉钉,只不过在临门前的一脚,喜马拉雅显得没有那么果断和从容……
01
音频大战,喜马拉雅一览众山小
年9月,蜻蜓FM最先把传统电台搬上了互联网,不过由于当时内容范围较为局限,加上视频内容的崛起,单调的音频只能勉强成为“司机之友”,并未让电台市场发生根本变化。
经历了最初的探索阶段后,音频内容开始寻求多元内容之路,移动电台进入到包含音乐、脱口秀、有声读物等在内的音频平台阶段。这一期间,喜马拉雅、荔枝、蜻蜓、考拉等主要玩家进场完毕,市场格局逐渐成型。
到了年,移动电台行业因为版权问题遭遇下架风波,喜马拉雅FM、荔枝FM等平台被AppStore多次下架,以至于喜马拉雅CEO余建*为库克发了长长的邮件进行线索的举证才度过了危机。
年之后,尚“不知如何赚钱”的音频平台加快寻找变现出路,蜻蜓尝试商业定制电台、考拉搭建音频广告平台、喜马拉雅做起智能音箱……但都收效甚微。
直到“知识付费”的出现,各平台才从粉丝经济中找到了赚钱门道,也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内容特色——蜻蜓发力头部KOL、荔枝以娱乐项目为主、考拉紧守车载入口,而喜马拉雅则凭借海量用户走上了全品类的道路,并一跃成为移动电台行业中的NO.1。
图片来源:《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截至去年底,喜马拉雅FM总用户规模已经突破4.8亿,包括车载、穿戴、音响智能设备用户及万海外用户,活跃用户日均收听时长达分钟。平台内共有万主播,覆盖历史、新闻、财经、音乐、小说等三百多类上亿条有声内容,行业占有率超过70%。
不仅如此,包括罗振宇、吴晓波、*等在内的数万名行业大咖纷纷在喜马拉雅开设个人电台,数千家媒体、品牌入驻其中,在手机、汽车、智能硬件上都已经广泛开展应用。
02
工商变更再次引发行业“竞猜”
关于喜马拉雅何时上市的问题,媒体圈似乎比其CEO余建*还要上心,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引发一阵讨论。
5月24日,天眼查数据显示,上海证大喜马拉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多项工商变更,包括小米副总裁洪峰在内的12名董事退出,仅剩喜马拉雅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余建*一人。不仅如此,公司注册资本减少余万元,缩减5.22%。
数据来源:天眼查
而在4月23日,好未来旗下欣欣相融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也退出了喜马拉雅股东行列,喜马拉雅公司注册资本随之减少了85余万元,缩减1.41%。
如此“号外”的大动作,自然引来多方媒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