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只能及格,拼命才能优秀

有的人,总把“努力”挂在嘴边,光说不做;有的人,把“努力”付诸实践,但总显火候不够;有的人,没有止步于“努力”,而是做到“拼命”。不努力,终将一事无成,努力了,只能勉强及格,而拼命了,才能做到优秀!1“努力就好”,助长了孩子的懈怠现在,很多父母都在“佛系”养娃:孩子学不进去?孩子成绩不理想?没事,只要努力就好。快乐教育,越来越成为这些父母放养孩子的理由。而很多孩子,也渐渐把“努力”当成敷衍的借口:课堂内容听不懂?作业做得一塌糊涂?反正我已经努力了!在他们眼里,努力意味的不再是“用尽全力”,而是“做了就行”、“及格就行”。这不仅让我想起大学时的体育考试:考试前,老师宣读了跑步、跳远等考核项目的满分标准。这时,有一个同学说道:“跑那么拼干嘛,及格就好了,老师说一下及格标准吧!”老师回答:“告诉你及格线,你还会用尽全力去跑吗?”本来加把劲可以得90分,却甘心随便混个60分。做事之前,不去设立需要冲一冲的目标,而是提前找好保底和退路。这种不思进取的行为,被安上“佛系”“淡然”的标签,竟越来越被合理化、正确化。需要费力的事,大人都想敷衍了事、投机取巧,更别说年岁尚小的孩子了。父母的“努力就好”,看似是不为难孩子,其实是在助长孩子的懈怠心理:既然学习很苦,那我就随便学学,反正我努力了。那十年二十年后呢?这些孩子会不会因为工作很辛苦,索性随便混混日子、只要活着就好?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导师,父母应该与孩子共勉:努力只能及格,拼命才能优秀。2最清晰的脚印,踩在最泥泞的路上我们不能否定努力的作用,但光有努力还远远不够。从小,父母是这样教育我的:一旦决心要去做一件事,就要全力以赴、拼尽全力。学习也是如此。读书学习,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但那些拼命学习的人,生活都不会对他们太差:曾看过一个纪录片,拍的是一群贫民窟小孩的成长轨迹。大多数小孩在现实面前选择了退缩,认为读再多书也无法改变什么,最终和父辈一样永远生活在底层阶级。而有那么一个小男孩,坚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继而拼尽全力去学习,最终冲破了阶级枷锁、成为了社会的精英。之前,一位读者的倾诉令我印象深刻:来到世界上二十多快三十年,我感觉自己并没有留下特别深的痕迹,学习一般、工作一般,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可有可无的透明人。多少人,在应该学习的时候甘心“努力就好”,到步入社会才发现,年少的一时轻松,换来的是工作中的处处碰壁,以及自我价值的挫败迷失。孩子尚小,对学习的意义没有太深刻的理解,这时父母的态度至关重要!首先,父母要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此外,要培养孩子形成做事坚持的好习惯。只求努力到及格,余生将一直苦;而拼命成为优秀,余生将回馈以甜。最清晰的脚印,要踩在最泥泞的路上。最优秀的成长、最光明的未来,要拼命才能实现。3最大的遗憾,是我本来可以做到微博话题“你人生中最大的遗憾”一度上了热搜,评论里全是辛酸泪:有哭诉爱情不再的,有悲伤亲人去世的,有哀怨错失机会的……而点赞最高的,是那条“最大的遗憾,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如果原来…….,那我现在就已经……了”,相信正在看文章的不少人都说过这句话吧?学霸考取清华北大、华为万年薪聘请优秀应届生,多少人,在看过新闻后,萌生了这样的想法:“我当初也有努力学,只是不像他们那么拼命,要不我也能上清华北大!我也能一毕业就被大公司高薪聘用!”肯努力很不错,但只有拼命,才能真正做到无憾。而孩子现阶段最应该拼命的,就是学习。步入社会,你可能不记得课本中的字句段,但你学会了思考和表达。你可能不记得练习册上的模型数字,但你学会了逻辑和分析。而从更功利的角度来说,拼命学,你将进入好大学,继而结识顶尖人士、进入大公司。最终,你也将亲自成为优秀的人。你拼命学来的,都不会辜负你的付出。有人说,活到老学到老,年轻不学,老了后悔了还可以学啊。但不要忘了,光阴一去不复返。别人十几岁就能掌握的知识技能,而你等到三四十岁才想起来要学、才觉得重要,试问那时候的你,又能拿什么和别人拼?所以,为了不让孩子在将来后悔,父母必须和孩子一起拼尽全力。4只有拼命,未来才有更多选择努力只能及格,拼命才能优秀。而只有足够优秀,才有更多的路可选。初中一次班会课上,班主任讲了一位校友的趣事:这个男生高考考得很好,北大清华的招生办都找上门来,而他很是纠结。最后,他选择了清华大学,他说:“因为清华的校徽更好看”。这个理由当然是句玩笑话,但玩笑背后让人深思:拼命学习不一定能成功,但一定会给人生创造更多的选择。越拼命的人,越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而那些努力就好、得过且过的人,常常被迫接受现实。*曾说:“考试不是唯一的路,却是最公平的那条路,不读书,你拿什么和别人拼?”读书是少有的,不论身世背景、社会地位、贫富条件,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机会。条条大路通罗马,而读书,是其中最有效的一条路!那些整天叫嚷“学历无用论”的,往往都在自我安慰、自欺欺人。而那些拼命读书的高材生,总唯恐自己学得不够、学得不深:学得越多,就越发觉自己是多么的无知,越觉得自己很微弱渺小。而唯有拼命学,才能成为别人无可取代的存在,未来才有更多路可走。请告诉孩子,今天学习的苦,会换来明天生活的甜。只有拼命前进,未来才能毫不费力。所以,父母和孩子一定不要陷入快乐教育、学历无用的陷阱,不要因一时的轻松而赔上孩子的一生。努力只能及格,拼命才能优秀,谨以此文,与各位父母和孩子共勉!

高考逆袭的励志故事3则

高考目前是我国最公平的一次选拔考试,很多人因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所谓“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为大家整理了3则关于高考逆袭的励志故事,不信你来看看吧。

故事1黑马成功逆袭

从年级倒数到全校第一在全年级多名考生中,考分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学生王顺哲和杨泽旺正是出自高三(9)班。王顺哲分,杨泽旺分。

班主任魏天新老师对两个学生入校时的中考成绩记忆深刻:“我们当时的录取线是分,王顺哲是分以三限生录取,杨泽旺也只比录取线多2分。在全年级,他们的成绩就差不多在最后了。”魏天新说,两个人身上有一种沉稳、目标明确和上进的特质,三年里他们紧紧跟着老师的指导,每一步都走得非常扎实。

备战高考离不开刷题,但怎么刷王顺哲和杨泽旺都有自己的心得。“我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高考的特点,认为考满分是不可能的,所以平时做题多数做基础题,难题少做。”王顺哲说,刷题过程中,他把基础题和难题的比例控制在5:1,而这正好是高考题目里主要题目和难题的比例。而杨泽旺则最喜欢给自己布置作业,平时学校里的作业从来都是在校完成,每学期每门课要给自己布置4套课外题库,每天做后总结。

自问激发信念

面对高三严峻的学习任务的时候,每次考试成绩总也上不去的时候,很多同学会怀疑自己,也会因此打了退堂鼓。我当时就萌生了放弃的想法,想着压力太大了,不想再逼自己,不如放弃。后来,我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学习?我为谁而学习?我今后想要怎么样的前途?我如何实现我的梦想?我的学习跟我的前途有什么关系?当我想明白这五个问题后,学习的信念就来了。为了梦想,我必须坚持几个月。

高效学习攻略

高效课堂。我认为,提高听课效率的关键是预习,将下节课要讲的内容大致在心里有个谱了,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课上,老师讲很熟悉的内容时,可以适当地放松一下,讲自己稍陌生的内容时要聚精会神地听。另外,记笔记时,不需要全记,书上有的不要记,要记一些书上没有的定理定律、典型解法。

限时学习。自行复习时不妨给自己定限制时间,例如给自己限定一小时内完成某份练习,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完成后还会有成就感。以后,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现,以前一小时都完不成的作业,现在四十分钟就完成了。

先思后行。学习的过程,主要思考的过程,比如说记单词,如果你只是随意浏览或漫无目地抄写,也许要很多遍才能记住,但如果你运用联想的方法去记忆,往往可以记得很快,而且不容易遗忘。又比如,做一道题,你不能想到一步做一步,要先纵观整道题的解题思路,理通以后再下笔。

其他的就是,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不要长时间复习同一门功课,这样做非但容易疲劳,效果也很差。

自信就是力量

高三一年很短,我们的身心可能会很疲惫,但是我相信大家都能找到放松的好方法,让自己保持平和的心态,拥有自信和健康的身体。我相信,只要你真正努力了,你就一定会有回报!全力以赴吧!

故事2

一个“差生”的奋斗史

“临床心理咨询师、自由撰稿人、《考拉小巫的英语学习日记》作者”,考拉小巫的微博如是介绍。考拉小巫这个名字不仅是许多怀有出国梦的人的精神支撑,也是很多青年人共有的榜样符号。微博上,她拥有近8万个粉丝、3万多个博客


转载请注明:http://www.putianjk.com/afhpz/2424.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