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互联网创业领域中,闽商可以说占据了半壁江山,如美团创始人王兴、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拼多多CEO陈磊、瑞幸咖啡前董事长陆正耀……随着在线音频平台喜马拉雅被曝出第三次递交招股书,互联网上市公司有望迎来一位新晋成员——闽北浦城人余建*。年,拥有连续创业经验的余建*创立了喜马拉雅FM,将目光聚焦于在线音频领域。彼时,考拉FM、荔枝FM与喜马拉雅同年上线,而蜻蜓FM则较前几家早一年诞生。之所以将这次创业项目命名为喜马拉雅,按照余建*的说法是受到亚马逊和阿里巴巴的启发。但让喜马拉雅真正声名鹊起的,是马东年在平台上推出收费课程《好好说话》。上线当天卖出多万元、一周收入破万元的战绩,不仅让马东及其身后米未传媒赚得盆满钵满,更让当时尚未有名气的喜马拉雅快速“出圈”,并迅速成长为国内在线音频赛道中的领头羊。然而,发展至今,喜马拉雅并非高枕无忧,营收增速放缓,亏损继续扩大等问题,仍然是喜马拉雅以及整个声音赛道面临的困局。作为赛道中绝对的头部平台,喜马拉雅的商业底色到底怎样?天花板又在哪里?上市对于喜马拉雅来说,是否是一座难以攀登的“喜马拉雅”?
平台始终难盈利
—聚商论道—
作为内容创业中的一类存在,喜马拉雅从创立至今的十年里,曾获得了腾讯投资、阅文集团、高盛集团、百度、小米集团等多家知名机构的投资,并且拿到了中国在线音频应用程序移动端主应用程序平均月活跃用户第一的成绩。但与众多内容创业项目所面临的问题类似,喜马拉雅同样深陷营收增速放缓以及盈利遥遥无期的商业化难题。就连余建*本人也曾表示,“没有制定任何盈利时间表”。根据招股书,年至年,喜马拉雅营收逐年增长,从14.81亿元增长至58.57亿元。但营收增长背后的隐忧却是增速放缓,年至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分别为82.2%、51.1%和43.7%,下滑趋势较为明显。即便坐拥全端2.68亿平均月活跃用户,且当前移动端平均月活跃付费用户和付费会员分别为万(付费率12.9%)和万(付费率12.4%),喜马拉雅仍处于持续亏损的局面当中,且亏损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年至年,喜马拉雅除所得税前亏损分别为31.42亿元、19.25亿元和28.82亿元。而到了年,51.06亿元的亏损几乎同比翻倍。即便是在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下,其年至年的净亏损也分别达到了7.56亿元、7.48亿元、5.39亿元和7.59亿元。对于喜马拉雅这种持续数年增收不盈利的经营“魔咒”,一位资深行业观察人士表示:“作为长音频领域中的头部平台,喜马拉雅所遭遇的亏损问题与优爱腾等长视频内容平台极为相似,无外乎都是成本支出规模远高于业务收入总和。”长视频平台除了水涨船高的获客成本和运营成本之外,最大的成本负担体现在内容版权方面。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不仅要花巨资购买影视剧、综艺版权,近年来更是直接参与原创节目的制作,三大平台年均内容投入都达到了数百亿元。该行业人士进一步解释称:“爱优腾等长视频的主要变现方式在会员订阅、广告业务,但这些收入根本无法覆盖成本,也直接导致了几家平台目前仍无法扭转亏损的状态。”“喜马拉雅同样如此。喜马拉雅早期的收入支撑主要是广告,但平台考虑到广告对用户规模、活跃度、付费意愿的影响,必须要在用户体验和短期收益中做出平衡。好在喜马拉雅选择加码内容体系,使得自身的收入结构更合理,订阅、广告、直播、创新业务都有着自己的席位。”该人士如是说。“只不过,这难免会不断推高内容购买、销售及营销等方面的支出,招股书中这两项成本之和常年占比营收的八成左右,因此亏损。”不难看出,互联网创业领域中屡试不爽的“不二法则”——通过烧钱营销提升用户规模、抢占市场份额,之后再考虑盈利的商业逻辑已开始“失灵”。流量神话的消褪,加之企业端网络广告投放整体规模的下滑,在线音频行业的“春天”可能要比想象中来得更晚。”声意“难讲
—聚商论道—
当在线音乐的热度逐渐消散,资本撤退给喜马拉雅带来的影响不言而喻。随着近两年5G网络的普及,短视频、直播互联网平台相继崛起,并不断抢占着人们有限的时间与注意力。相比主流的短视频、直播产品形态,在线音频产品的渗透率,与之相差甚远。由于内容获取成本过高、用户量增长乏力,喜马拉雅也不得不在商业模式上寻求自救。余建*为喜马拉雅搭建了一个音频生态圈:吸引优质用户作为合作伙伴,不断生产优质内容;和下游的智能家居、汽车、手机等智能硬件合作,实现三个场景的有效触达:家里、路上和车上。洞察到音频内容在物联网场景应用的潜力,喜马拉雅在年,就开始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领域,而且试图通过内容逐渐布局相关生态。招股书显示,年,其物联网及其他开放平台的平均月活跃用户为1.亿,包括物联网及车载场景月活跃用户0.亿及第三方应用月活跃用户1.亿。喜马拉雅与特斯拉中国、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奥迪、吉利、比亚迪等74个汽车制造厂商进行合作,通过预装设备提供车载音频内容。据了解,喜马拉雅在加大对汽车、智能家居、智能音箱、智能穿戴等硬件终端的布局的同时,也在内容方面,与阿里、百度、小米、华为等企业达成合作。目前其提供九款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雅智能音箱的三个版本及一款带触摸屏的智能设备小雅AI图书馆。在余建*看来,喜马拉雅是音频新生态的构建者。APP、网站只是表象,连接上游的内容创业者和下游的用户、激发内容创业者的创造力、让用户不费力地获取这些内容才是本质。从本质出发,他力排众议研发小雅音箱,“它的重点不是一个硬件,它是内容的入口”。来源:喜马拉雅招股书但是,无论是研发智能硬件的技术实力,还是优质内容的提供方,喜马拉雅与其他科技巨头面临着亦竞亦友的关系,不免略微尴尬。根据灼识谘询的资料,由于中国的在线音频渗透率远低于美国,中国市场机遇将不断涌现。就平均月活跃用户而言,中国的在线音频市场于年至年间的预期复合年增长率为22.4%,中国音频市场的收入预期将由年的人民币亿元进一步增加至年的人民币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2.3%。从市占率看,喜马拉雅目前领先优势明显,按照年收入计,喜马拉雅、荔枝和蜻蜓FM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8%、10%和4%。通过这些年在内容市场不断的深耕与布局,喜马拉雅实际上形成了一整套的“PGC+PUGC+UGC”内容体系,无论是营收还是市占率,都是吸引资本加注的亮点。创世伙伴资本创始合伙人周炜曾在采访时表示,很多平台类公司上市的时候都是亏钱的,这是不可避免的情况。当用户对平台的粘性足够强,替代选项不多的时候,盈利是自然而然发生的现象。喜马拉雅最终的收入模式会是多元化的,未来的打法需集中在内容的高质量、丰富性以及平台的推荐算法。“在这繁忙的社会节奏中,相当一部分人是不习惯孤独的。视频是一种占据时间的产品,音频则不一样,你可以在开车的时候听,可以在做家务的时候听,还可以一边吃饭一边听,从这个角度来说,市场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但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外部互联网巨头为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也开始进入音频赛道。据不完全统计,从年起,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字节跳动、快手、B站等新玩家,通过不同方式涌入在线音频赛道。来源:猎云网巨头的入局意味着声音经济的潜力巨大,同时也为喜马拉雅以及荔枝、蜻蜓FM带来了压力和挑战。十年间,喜马拉雅,这座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在余建*的带领下已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移动音频分享平台。其实力毋容置疑,但深陷投入产出难以形成良性财务模型的困局。对于余建*而言,上市或许能够解决其在资本层面的燃眉之急,但是如何突破盈利瓶颈,将成为了喜马拉雅挥之不去的焦虑根源。??以上内容,与君分享耳朵经济,不一定是一门好声音。
(分享好文给朋友可以直接复制以上内容)或者其他感悟,欢迎添加聊文章、聊热点、聊话题、谈合作一起来聚商论道每天都会在朋友圈分享关于「聚商论道」的文章、短句,还有不定时的互动活动~●“苏宁太子”与“国米船长”张康阳●苏宁的反思:“遇到流动性问题就要做取舍”●你好,苏宁!再见,万达!●竟然有人敢承诺,0业绩全额退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