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考拉是只鹿,新零售商业评论特约评论员
“IPO光环下,繁花似锦还是危机四伏?”
小红书要赴美IPO了。
近日,小红书上市的消息再一次甚嚣尘上。据传,小红书最新一轮融资后官方估值约为50亿美元。尽管官方并未正式回应,但结合此前的多次上市传言来看,距离小红书正式在美国敲钟应该不远了。
于是,众多吃瓜群众们纷纷开始掐指算计:小红书到底值不值50亿美元?
言语之间,不难品出网友们的质疑之音。
这种质疑渗透在过去数年间小红书的发展和用户的体验中。显然,随着时光的流转以及同行间的竞争加剧,小红书在行业内的地位正在不断沉落起伏。
那么,小红书的社区属性有没有使其成功化身顶流平台?小红书的电商之路走得如何?等待小红书的,究竟是笼罩IPO光环下的繁花似锦还是危机四伏呢?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今年是小红书创业的第八个年头。
《人民日报》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总结:“小红书=亚马逊+Instagram。”换言之,小红书是一个融合了“电商+社交”的平台,这样的评价听起来简直太美好了。
说小红书是国内跨境购物平台的鼻祖并不为过。
当时在国内,境外购物完全处于真空状态,人们想要海淘,远远达不到如今的便利程度,需要托人“跋山涉水”来代购。
小红书的出现不仅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也让众多消费者通过这个“洋气”的平台逐渐接触到了世界各地的服饰美妆,并由此打开了海淘的大门。
谁料,这样的先发优势在其他竞争者涌入市场后就很快变得所剩无几。更可怕的是,恰恰是因为小红书的这种“电商+社交”的多元化特征,使得它面临了来自多方平台的围剿。
首先从社交属性来说,小红书里更多的是单向输出,也就是说由笔记发布人向其他平台用户传递讯息,但互动性明显不足。相较之下,豆瓣、知乎等平台显然做得更好。
以豆瓣小组为例,加入某个小组的成员全都是对某个话题感兴趣的用户,这些用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以某个话题为核心的社区群体。
豆瓣小组中的成员虽然多为素人,但讨论的氛围更为开放,大家在帖子下互通有无、黏性更高、互动性极强。此外,豆瓣的版面设计也更接近过去的BBS论坛,一目了然,阅读体验舒适。
其次从电商属性来说,尽管坐拥早期跨境电商萌芽阶段的客户群,但小红书并没有实实在在地把握住先机,反而被后来者分流了不少客户。
对比Farfetch等奢侈品电商,小红书里的商品缺乏特色。根据易观分析发布的数据,年第四季度,小红书在中国跨境零售电商中排名第七,市占率仅为2.4%。
更致命的是,想要在小红书上实现全品类购物至今都难以做到。单单比较货品的齐全度,小红书和淘宝之间差的可能不止一个拼多多。因此,不论是货品的深度和广度上,小红书都刻着一个大写的尴尬。
除此之外,随着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