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做公号,好文好物,总会有人知道~
周日阅读分享乖妈已做了多期,大部分以图片方式发送。最近用了文章方式,虽知道不会成为什么阅读量高的文章,但是写得开心随性,不必是正儿八经书评,仅是读书推荐,后台也越来越多的粉儿开始给我留言读书心得,好开心啊!
我向来很少看学习英文的书籍,但是推荐这本书,是因为自己确实有感触。
对于学习英语这件事,我一直都有个非常大非常错误的偏见,那就是,英语也应和数学计算机等科目一样,可以凭一些“天赋”或“小聪明”理解快便得以掌握,因为我一直很不喜欢甚至轻视需要“记忆”和“用功”的学科。
初中高中我的英语很拔尖,因为需要记忆的也就课本上的那些单词,语法也基础牢固,通过理解便可以掌握,而且那个年代对听力口语还没啥要求。
但是到了大学,英语的学习顿时变成一种开放状态,一种需要自己课外记忆更多单词,练习写作口语的状态,谁投入得多,谁的英文就更好(实际上现在的孩子从刚学英文开始就已经是这种状态了)。
那时候在我下铺的女生,英语好得让人不能理解,同样是从高中踏入大学的新生,她的英文和我们这些高考英语分数还不错的人却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学校的各种英语考试对她来说是小菜菜,感觉没有她不知道的单词,看不懂的句子,不会做的英文题。我那时喜欢的各种英文歌都是找她帮我听歌词的。而她本人学英语的状态,仿佛是除了睡觉,其它时间都是在做英文题、背单词、看英文文章、戴着耳机听英文,包括非常自律地每天环湖跑步时。
有一次她告诉我,他们家很小就给她这个独生女定的未来:出国留学。所以,她虽然感觉数学学起来相对吃力,但是英文一定不能差,从小就把主要精力投入在英语上。
当然,大学毕业后她确实去了美国。
而我对英语学习既盲目自信,又从来不肯真正下功夫。在大学还是保持考四级从A背到C,从Z背到X,考六级从A背到F,从Z背到U的状态,也就是,刚刚好过考试,就够了。
好吧,大家也都知道我将要说什么了,到了美国,这个状态的英语水平,对于要在美国自如生活,是一点都不够的。
我国外身边的朋友,大部分都经历过“魔*般”(这是他们自己用的词)的备托备G岁月,甚至每天对着美剧跟背台词的时光。当你遇到一个能在国外熟练说、写、读而生活无障碍的中国人,背后一定有过一段辛苦的英文学习故事。
去年偶然翻到一本电子版《考拉小巫的英语学习日记》,很反感看各种英文学习方法书的我竟然很快看完了。感慨挺多的,最大的,是我终于承认了自欺欺人学英文偷懒法的不对,终于愿意正视:英文是一门语言,它跟数学计算机真的不一样,语言是必须通过长时间反复积累、记忆、运用才可以掌握的,如果你并不是在英语国家长大的,那么,掌握它,没有偷懒的捷径。
我一向偏爱正能量的人,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