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第一心理主笔团编辑/汤米如《文子·上德》所言:“怨人不如自怨,求诸人不如求之己。”在我们周围,人们的行为模式通常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有些人在遭遇困境时习惯于寻求他人的帮助,哪怕是微小的困扰也会寻求周围人的支持。另一种人则截然相反,他们极少向他人求助,即便面对极大的挑战,也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宁愿自己默默承受困难。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后一种人通常缺乏与人沟通,性格内向且行为被动,常表现为所谓的“考拉型人格”,害怕与人深入交往。为何有人“从来不愿意麻烦别人”?一、“考拉”型人格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两个角度考虑:一是那些不愿被麻烦的人,二是那些不愿去麻烦他人的人。心理学家认为这两种人都显示出考拉型(即耐心型Pace/Patience)的人格特征,这类人性格内向,不喜与人交流,通常显得较为被动,缺乏亲密的社交关系和充足的社会支持。关于那些不愿麻烦他人的人,研究表明这是一种潜在的危险人格所谓“考拉”型人格者,其行为方式通常较为稳重,他们不张扬个人成就,性情温和,不喜欢给人带来麻烦或引起骚动。他们在他人眼中可能被误认为懒惰或缺乏积极性,但一旦投身于某项任务,便会全力以赴,表现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特质。当涉及冲突时,这些人倾向于回避,而他们的敏感性格又使他们在集体中难以坚持自己的观点。二、缺失自我价值感自我价值感的缺失是心理不平衡的一个重要表现。心理学家指出,自我价值感是人的根本安全感所在。如果个体丧失了自我价值感,他们的内心将变得不稳定,可能会陷入紧张、焦虑和恐慌的恶性循环中,导致无法享受日常生活的美好。这些人在表面上可能能够维护与周围人的关系,但实际上,他们忽视了自我价值感的培养,这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自卑,内心深处极需他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