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兵胡雪
三、消费方式趋于多样
随着我国居民消费升级步伐加快以及新技术的创新应用,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已经不再限于面对面的现金交易,而是逐步向跨越时空的网络交易,使用多种支付手段的信用消费,以及伴随周游全球的境外消费发展。
(一)网络消费渐成日常
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网络购物模式在中国诞生。年,以当当和卓越为代表,以标准化的图书等品类为发端,我国网上书店开始出现,B2C、C2C网上购物初现端倪。21世纪以来,随着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等先进电子设备、技术的普及应用,我国网购网民数量持续不断上升,位于世界前列。年,我国网购用户规模由年的0.32亿增至4.67亿,增长近15倍;至年间,我国网购网民几乎均保持在10%以上。如图9所示。
图9-年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整理。
1.网购商品品类不断丰富升级
自网购诞生至20世纪末期,消费者网购商品大部分集中在图书、软件、电脑产品与CD光盘等价格较低、质量稳定、购物风险较小的品类。进入21世纪以来,大量B2C、C2C网购平台逐步建立市场基础,开始迅速发展成长。截至年底,我国已形成淘宝一家独大,京东商城稳定增长,国美网上商城和苏宁易购发展迅速的市场竞争格局。随着网络购物市场供给的不断丰富,以图书、音像制品为主要网络消费商品的局面已经改变,网络消费对象开始向更多领域拓展。据CNNI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年上半年,购买服装家居饰品的用户规模位列各类网络消费用户规模首位;化妆品及珠宝的网购用户规模已经超过了书籍音像制品,分别居于第二、三位。近几年来,小红书、唯品会、盒马鲜生等电商平台异*突起,实行差异化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商品选择,我国网购商品品类开始向母婴、家电、3C、服饰、食品等众多领域分化扩展。
2.网络数字化产品受到消费者热捧
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以腾讯视频、QQ音乐、网易游戏等为代表的各类文化娱乐APP百花齐放,我国网络文化娱乐消费用户规模逐年增加。截至年12月,我国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5.48亿,较年末增加万,其中,手机网络音乐用户规模高达5.12亿,较年末增加万;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79亿元,较年年末增1.46亿,手机网络视频用户规模高达5.49亿,较年年末增加1.43亿;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4.42亿元,较年年末增加万,手机网络游戏用户规模明显提升至4.07亿,较年末增加1.28亿;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3.78亿元,较年末增加万人,手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2.59亿,较年末增加万人。如图10、图11所示。
图10—年我国网络数字化产品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37次、第42次)数据整理。
图11年我国网络数字化产品电脑、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42次)数据整理。
3.网络服务消费不断深入渗透
当前,网络消费逐渐向消费者生活服务的各个领域延伸渗透,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截至年12月,在出行方面,国内共享单车市场形成以摩拜和ofo为代表的两强竞争格局,共享单车用户规模高达2.21亿,同时,网约车飞速发展,用户规模达5.23亿,较年末增长2.1亿;在餐饮方面,以美团和饿了么为代表的网上外卖发展迅猛,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到3.43亿元,较年末增长万,持续保持增长态势;在旅行方面,在线旅游预订用户规模达3.76亿元,较年末增长1.2亿人,增长率为31%;在教育方面,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1.55亿,较年末增长万,在线教育使用率为20.1%。未来,网络服务消费还将释放更多能量,通过不断创新以互联网和智能终端为平台的经营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如图12所示。
图12—年我国网络服务消费用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39次、第41次、第42次)数据整理。
(二)信用消费不断升级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消费意识多以节约、储蓄为主,不提倡超前消费行为,加之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信用消费处于空白阶段。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大数据等技术应用手段的不断升级进步,信用体系等基础设施体系的不断完善,个人信用制度等相关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我国进入信用消费的高速发展时期,信用消费时代已经来临。随着互联网经济和信用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场景将会被纳入到信用体系之中。
1.信用卡消费越发普及
年,我国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在珠海中行诞生,标志着我国正式跨入为以银行为基础的信用消费时代。随后几年,IBM推出“PC机”,其科技效应开始逐步在我国信用卡消费市场显现。伴随互联网等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年,广发银行首次发行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产品,开创了我国信用消费的新局面。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信用卡产业全面启动,信用卡消费发展步入快车道。年3月,中国银联成立,自此银行卡可以跨银行、跨地区和跨境使用;年,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上线运行,全国信用卡记录实现全面共享,一系列信用基础设施的构建完善为我国信用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再次加速信用卡产业的进步,我国信用卡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根据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信用卡蓝皮书》数据显示,截至年,我国信用卡交易总额已由年的2.06万亿元增至25.4万亿元,同比增速高达17%。如图13所示。此外,我国信用卡累计发卡量呈持续增长态势,由年的1.86亿张增至年的6.3亿张,同比增速高达18.9%。如图14所示。年以来,信用卡交易额与GDP的比值实现了从10.4%到25.6%的增长,信用卡在居民消费中扮演越加重要的角色。
图13-年我国国内信用卡交易总资料来源: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年)数据整理。
图14-年我国国内信用卡发卡总2.互联网消费信贷飞速兴起
年,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开始出现。至年间,分期乐、京东白条、趣分期、爱又米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纷纷上线,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开始兴起。自年起,互联网金融放贷规模呈爆发式增长;据来自人民银行的最新统计,年,消费信贷已经成为金融机构增长最快的贷款品种;至年间,互联网金融放贷规模由亿元增至亿元,增速高达%。如图15所示。
图15-年我国互联网金融放贷规资料来源:根据艾瑞咨询《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报告》数据整理。
互联网消费信贷尤其受到新生代的一致欢迎。根据花呗《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调查显示,在中国近1.7亿的90后中,超过万开通了花呗,平均每4个90后中就有1人使用花呗进行信用消费,近40%的90后把花呗设为支付宝首选的支付方式。
互联网消费信贷已经开始融入覆盖消费者生活的各个场景,阿里、京东、腾讯等电商巨头逐步构筑起可以在线上线下、多场景进行应用的信用体系,帮助消费者实现免押金、二手交易、购车贷款、租借单车、雨伞及充电宝服务等。以蚂蚁金服为例,其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构建芝麻信用体系,并通过支付宝打通链接各类支付场景,为用户提供电商购物、线下支付、娱乐、团购、外卖、出行等多维度、全方面的信用消费服务。年,花呗实现放贷规模超亿元,借呗放贷规模超亿元。
(三)海外消费持续上涨
改革开放之初,国内商品物资匮乏,为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最早走出国门的留学生及公务出国人员在归国前都会选购大量海外产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尽管各类商品供给逐渐丰富、品质逐渐提高,但在价格上仍与海外商品存在较大价差。基于追求产品低价与质量保证,国内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热衷于海外消费。
1.海外购物欣欣向荣
我国海外购物大*规模持续不断增长,海外购物人数与消费总额都已跃居世界第一。年,中国内地的“海淘”族人数已由年的万人上升至万人,年均增速高达40%。如图16所示。据艾瑞咨询预测,至年,中国海淘用户预计将达到0.74亿人,我国庞大的“海淘”群体和购物能力已不可小觑。
图16-年中国海淘用户规模及增资料来源:根据前瞻网数据整理。
同时,伴随小红书、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网易考拉海等跨境电商平台的兴起,消费者的海外购物方式也由最初的海外自购、代买发展到主要通过B2C跨境电商平台海淘、网购等。至年,中国跨境进口零售电商市场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年,中国跨境进口零售电商市场的规模约为.4亿元,同比增速为49.6%。如图17所示。
图17-年中国跨境进口零售电商资料来源:根据艾瑞咨询《中国跨境进口零售电商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整理。
2.海外旅游蝉联世界第一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相继同意广东试点内地居民赴港探亲旅游、批准丹东市对朝鲜开展“一日游”,拉开了我国出境游、边境游的序幕。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后,国家颁布了《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调整我国出境旅游*策,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开始走向繁荣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一带一路”倡议、“旅游年”*策的推动下,国际旅游合作更加紧密,我国消费者海外旅行越加便利。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由年的万人增加到万人次,同比年增长7.0%,已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地位。另据世界旅游组织数据显示,年,中国境外旅游消费额排名世界第七,此后陆续超过了意大利、日本、法国和英国,并在年超过长期占据前两位的德国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3.海外服务消费发展迅猛
海外高质量的服务水平已经成为吸引中国消费者的重要原因,我国海外就医、海外留学消费呈爆发性增长趋势。一方面,海外健康医疗已经成为人气最高的主题旅游项目之一。年,中国海外医疗的市场规模已达到亿美元。据携程旅游《年在线医疗旅游报告》显示,年,携程全年医疗旅游的订单量是前一年的5倍,人均消费额超过5万元/人,是我国出境旅游人均费用的10倍左右;以韩国为例,年赴韩“医疗旅游”的中国人超过10万人次。
另一方面,中国留学生数量领跑全球,虽然近年来增速放缓,但是留学生数量始终保持在全球第一位。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4.45万人,同比增长3.97%;从累计数据来看,至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累计达.66万人,其中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学习和研究的留学生为.25万。如图18所示。
图-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数及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