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腾讯科技(qqtech),作者李儒超,文中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月7日,妇女节前一天,丁磊来到久违的网易北京大楼。这次,他“应景”地裁掉了网易女人——这个不太赚钱的小频道。当天,有些会议室从早到晚都弥漫着诡异的气氛,直到第二天凌晨,一些人才松了口气,疲惫的踏出公司。
这不过是席卷网易的风暴一角。
过去一个月里,网易负面消息接连不断:亏损、裁员、分拆合并……即便网易官方一再辟谣,但也难以阻挡这些消息的发酵。
在网易内部,从北分到杭研,包括考拉、严选、有道和云音乐等业务线,几乎每一个部门都被裁员传闻“侵扰”过。即便是曾被视为稳若泰山的雷火工作室,也一度传出了被动刀的传闻。据网易内部员工透露,从去年12月开始每周五去HR部门办理离职手续的人明显多了起来。即便是依然坐在办公室的员工,也只能无奈看着被搬走的桶装饮水机和被“调整”的下午茶,强迫自己逐渐习惯新装“直饮水”的陌生味道。
对于他们来说,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似乎已经不再意外。
但事实上,这家公司作为中国互联网版图上的重要一极,在年营收高达.56亿元人民币,营收年增速也有24%;而全年61.5亿元的净利润与高达亿元的现金储备,似乎也在反复证明,这家公司远未到危急存亡之时。
不过,危机已经在酝酿。以考拉和严选为代表的电商业务作为网易近年来最重要的增长引擎,在年已暴露出众多痼疾:高额的自营成本与糟糕的供应链效率,正将网易拖入低利润率的泥淖。
如若这一趋势无法得到遏制,下一步,亏损的可能将不再只是某一个电商板块,而是整个公司。
网易需要转向。
一位网易内部人士告诉腾讯《潜望》,这一调整并非始于春节前后,而是从去年年底就已开始,“整体基调是收缩战线,砍掉不赚钱的业务,或者缩小规模,即便是丁磊曾经出于个人原因喜欢的业务也不例外,这一轮调整后,包括有道都很有可能被边缘化”。
而考拉,甚至在丁磊可能分拆出去的清单之中。此前据《财经》杂志报道,考拉正与亚马逊中国就海淘业务酝酿合并,而据了解,早在去年年底,这一消息就已在投行圈传开。而所谓考拉和亚马逊中国海外购的合并,其实是将考拉分拆融资,亚马逊作为股东进入并与其战略合作。
显然,焦虑的丁磊已经失去了耐心。
01
营收失速、利润滑坡,电商成烫手山芋?
电商曾是网易继游戏之后的一大杀手锏。
在年1月,海外购业务考拉首次面世,这直接带动了网易财报中“邮箱、电商及其他业务”一项营收骤升至36.99亿元,是年的11.02亿元的3倍多。
网易重新回到了营收的快车道。也正是年,得益于考拉与《梦幻西游》手游版、《阴阳师》等爆款游戏的贡献,网易总营收增速达到了94.7%,是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而从年开始,日趋成熟的电商业务正式成为网易的增长引擎,在总营收中的占比达到11.9%。到年,占比已经高达28.64%。
与此同时,游戏业务自年后开始增长乏力,到三年营收增速分别为61.6%、29.67%、10.77%,下滑极为明显,营收贡献占比不增反降。
这一时期,电商业务可谓是网易的希望之星,在游戏业务难以取得突破的大背景下,对网易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
但年的高速增长期过后,迈入年,电商业务的营收增长却陷入了瓶颈,年度增速从年的.9%骤降至64.82%,进而拖累总营收增速滑落至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而从季报看,电商板块的滑坡更为明显。
由此,几乎可以判定,以考拉、严选为代表的网易电商业务在年正式结束了高速增长。
但营收增速并非最严重的事,最让丁磊后怕的是,网易的净利润增速迎来了更为惨烈的滑坡:在年首次净利润增速出现负增长后,年净利润同比下降42.5%至61.52亿元,仅达到年水平。
个中缘由,仍旧是电商业务大大拖累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在最近的年四季度,网易电商业务收入66.8亿,占到了当季总营收的33.66%,毛利润却不到3亿,毛利润率仅4.5%。毛利润出现了同比环比下滑,且电商业务前一季度毛利率为10%,上年同期为7.4%-------无疑,最新一季网易电商的毛利率已经惨不忍睹。
与之对比的是,营收增长乏力的在线游戏服务,在这一季度毛利率仍然高达62.8%,继续肩负着集团盈利的重任。
这也不难理解为何丁磊选择在年底开始动刀:原先寄望于提振营收的电商业务,在年迎来失速;同时,电商业务糟糕的盈利能力却并未出现任何转机,反而在逐渐恶化,拖累集团利润。
希望之星骤变烫手山芋,电商是这次丁磊失去耐心的核心原因。
02
考拉供应链之殇:自营成本高企,假货却难以避免
不断高企的成本,指向了供应链这一“无底洞”。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考拉长久以来坚持的“自营仓储”对其造成了沉重的成本压力。作为海淘平台,考拉一直在海外和国内保税区不断发展其自建仓库,亲自配备团队采购。
这一度被认为是考拉的核心优势。支持考拉的人士认为,自建仓储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供应链的可控性,从而降低假货出现的概率,并提升采购配送效率。而在国内,京东多年来押注自营仓储的阶段性成功,也为这一模式增加了可信性。
但尴尬的是,考拉的自营却仍然屡屡出现假货纠纷,其对供应链的管控能力似乎并不如意。
雅诗兰黛事件曾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