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今天你收到了《入学通知书》,恭喜你,长大了,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未来6年的学习生活就要开始了!
孩子,你问我学习好玩吗?
01
妈妈告诉你,学习就像升级打怪一样,可好玩了!
6年的学习,就像摆在你面前的好多道关卡,等着你去通关。
你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玩上一把了?
那就开始吧。
(一)我们先把数学课本翻到练习题部分,看看这些问题你能答得上来吗?
全都答出来了?我看看。哇,果然全答出来了,而且全答对了!孩子,你真棒!你已经通过了第一关!
(二)来,我们看下一个练习。再试试看,能不能答出来?
答不出来了?哦,没关系,我们来看看前面的教材。那就是一部通关攻略,教你怎么通关的。
好了,看懂了吗?再试试看?
又全部答出来了?我看看。哇,果然全答出了,而且大部分都答对了,只有一道题答错了。
看,就是这道题。要不你再试试看?不行就再看一遍攻略。
你会了?我看看,哇哦,这次果然答对了。真棒!我们要不要休息会儿?
不,你还想再玩?那好,我们再看一下个练习。
(三)不会?看通关攻略。攻略看不懂?那就多看几遍攻略。还是看不懂?
呵呵,那你就把看不懂的地方圈出来,等上学了,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老师可是你的超级助攻哦!
或者你也可以跟你的同学研究讨论一下,一起组团打怪嘛,会有思想的火花蹦出哦!
你说这个游戏真好玩,要多玩几次。好吧,多玩可以提高经验值,你的通关速度会越来越快,通过率会越来越高,加油!
02
孩子,妈妈还要告诉你,学习就像品尝美食一样,可好吃了。
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化的学科,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小学一开始,你们会学拼音,学认字,学语法,为你们终身的学习打下基础。
不过,语文学习决不止这些,你们今后学习的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文章。
古人说“文以载道”,就是说文章是用来表达思想,说明道理的。我们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文化的传承,靠的就是语言文字。世界文化的传承,同样如此。
那些经过历史洪流的大浪淘沙,保留下来的经典文化,是一道道精神大餐,美味绝伦,值得我们细细品尝。
你可以通过广泛阅读,品尝各种各样的精神大餐,那绝对是很爽的精神体验。
你也可以通过诵读经典,在反复细致的品读玩味中,与古人先贤对话,他们会让你更加智慧。
美食往往色香味俱全,经典文化往往也是立意、布局、文笔俱佳。
美食,你不去品尝,就不会知道它的味道有多鲜美;经典,你不去学习,就不会明白它的语言有多美妙。
美食,需要你通过视觉、嗅觉、味觉等感官去品味;经典,则需要你通过视听的输入、大脑的想象和心灵的感悟去体会。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这便是诵读经典的方法和乐趣。
在小学阶段,你要以精读为主,泛读为辅。
精读的内容有唐宋诗词、《古文观止》,有余力则再扩展阅读下《论语》、《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诸子散文。
精读经典要化繁为简、化整为零,持之以恒、量力而行。
一首诗词,一篇古文,需细细把玩品味;一日百字上下即可,不可贪多,否则食品多不消化;也不可一曝十寒,否则前功尽弃。这样日积月累,量变引起质变,成效会相当显著,终身受益。
泛读则侧重于古今中外的小说名著、诗歌散文等,包括像《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这样的历史散文。
用这些经典文化大餐喂养自己,你的灵*会成长的更加茁壮有力!
美食品尝多了,可以研究做法,尝试自己烹饪;经典读多了,你也可以自己动笔,常常写写。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得就是读书跟动笔的关系。
其实只要会写字,你就可以从一句话写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把读书、动笔,当成跟吃饭睡觉一样,是每日必做的事,你就会有长足的进步!
03
孩子,妈妈最后还要告诉你,学习不止于课本、课堂,可丰富多彩了。
你们从一年级起就要开始学习英语了。虽然它不是我们的母语,但是我们要像母语一样学它。
母语是怎么学的?先听、后说、再读、最后再写。我们首先在生活中学会了母语的听和说,然后才是课堂上的读和写。
学英语也要这样学。可是我们缺少这样的语言环境。怎么办?妈妈觉得我们可以从看动画片开始。
《蓝色小考拉》、《小鼠波波》、《女巫麦格和小猫莫格》适合2-4岁,《小猪佩奇》、《爱冒险的朵拉》适合3-6岁,《大红狗》、《卡由》、《查理和罗拉》适合7-8岁。
这些动画片我们可以慢慢看。先看视频,然后反复听音频,然后经常玩角色扮演。英语就是这么边玩边学的。
自然科学和语文的学习,都要走到大自然中去,走到社会生活中去。它们来源于大自然和生活,自然要到大自然和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去思考,去感悟。
孩子,小学6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转眼就会过去;说短也不短,天,个小时。这是你一生中打基础的时光,如果你利用得当,练好“童子功”,将来便可厚积薄发、博观约取。
在你学习的道路上,老师、同学、爸妈会陪伴你,但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最终还在于你自己。
不局限于课本、课堂,不拘泥于应试教育、标准答案,劳逸结合,寓学于玩,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6年以后,我们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