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没有考满分,怎么办孩子,你

到了睡点,大女儿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我很好奇,轻轻抚摸她的背,问:“宝贝,怎么了?”

孩子转身看向我,轻轻地说:“妈妈,明天要考试,要是我没有考满分,怎么办?”

我心中一惊,我从来没有把分数当成考量她的标准,但她问出这个问题,一定有原因。

“你为什么会这么问?”

“妈妈,没有考满分,就不是一个优秀的好孩子。”孩子略带着哭腔说到。

我心疼地把她抱在怀里,告诉她:“没有关系,只要你认真去做了,考几分,都不要紧。”

孩子,你不用活得太完美。

01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前两天看到这样一则新闻,觉得痛心无比:

济南一名大学生,留下一封遗书后,跳江自杀。

遗书是给他姐姐的,上面写着,自己跳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教师资格证考试没有考好。

因为一场考试,草率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

对自己过高的要求,让许多孩子的生活中充斥着焦虑,要求自己做到最好。

事实上,不完美的现在,才是最完美的,它能幻化出无限的可能,让人生充满不一样的色彩。

法国作家法朗士曾说:我能坚持我的不完美,它是我生命的本质。

敢于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是从内心悦纳自己的开始。

许多人听过导演胡波的故事,嘘唏不已。

凭借短片《远隔的父亲》,胡波获得金考拉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但是,经济窘迫、感情受创,让这个年轻的导演无法支撑下去。

痛苦不堪的他,选择了自杀。

然而,几个月之后,他的遗作《大象席地而坐》获得第68届柏林电影节影评人奖。

如果能够重来,让胡波再做一次选择,他一定不会如此草率。

尽管生活困顿、不完美,如果选择再等一等,熬过去,就一定会见到明天的太阳。

我们不必等到人生完美,再去享受生活,也不用因为不完美的现状而抛弃生活。

孩子成长的这一路,父母告诉孩子要努力、要奋斗,告诉他们要有一个好的未来,却独独没有告诉孩子人生的真相:

努力过了,把遗憾当成了一种常态,把获得当成是奖赏,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生活总是充满阳光。

《奇葩说》有一期辩题是:父母要不要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的人生。

雷*的话,发人沉思:如果父母为孩子定制人生,实际上是把孩子的人生变成父母想要的,而不是孩子想要的。

如果对人生要求过于完美,每个人的人生,就如流水线上的标准件,放眼望去,没有任何差别。

相比对孩子提出各种要求,父母更应该告诉孩子:追求完美的人,会在别人的评价和眼光中迷失自己。

因为,总有人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求而不得。

02正视差异,才能争取优异

去年,佛山一所学校的校长在开学时发表的讲话,刷爆了朋友圈。需要添加视频连接

这位校长用自己的心得告诉孩子们:世界可以不完美,人也可以不完美。但不完美的我们,依然有被这个世界善待的权利。

望子*,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家长共同的心愿。

然而,许多家长将自己的期待,强加在了孩子的身上,孩子从上学开始,便在父母焦虑的情绪中成长。

高分、全能,似乎是每个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和标准,

但是,十指尚有长短,每个孩子也各有所长,不以唯一的标准去衡量孩子,才是睿智的父母应有的态度。

关于孩子的成长,这位校长说到:“人生而不同,需要正视差异,争取优异。”

他在讲话中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重点中学的学生,离家出走。出走前,孩子告诉父母,不要找他,也不要难过,他要走了。

校长坦言,虽然他不知道这个学生经历了什么,但会说出这番话,一定是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不完美,甚至,还带着一些恶意。

这个孩子却没有想到,他的妈妈在朋友圈是这样说的:儿子,妈妈好爱你。

离家出走,也许是学习上的一时失利,也许是遇到了挫折,

但那有什么要紧?谁的青春不带伤痕?又有谁不是一边舔伤,一边长大?

毕淑敏曾说过:

“每个人都应该有说出‘我很重要’这句话的勇气,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分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

人们常常从成就事业的角度,断定我们是否重要。但我要说,只要我们在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在奋斗着,我们就是无比重要地生活着。”

只有当一个人,认识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不时刻用功名、成就与别人相比,重视自己存在的意义,才会意识到,完美的人生是不存在的,你只需要享受当下。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告诉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才有把触角张开,充满勇气,向更好的自己努力奔跑。

正如这位校长所说的:孩子,请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不优秀的自己,甚至是不合群的自己,并不是要你纵容懒散的自己。

正视差异,是为了争取优异。

03做一个在路边鼓掌的人

作家刘继荣曾谈起女儿的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

她的女儿,在班上总是考第23名,所以,便有了“23号”这个雅号。

这个雅号,在刘继荣的眼里,听起来格外刺耳。尤其是在同学聚会时,其他人都在纷纷夸赞自己的孩子:成绩优秀、多才多艺……

看看自己的女儿,不仅成绩中等,还没有什么可拿出来夸赞的地方。

每每听到那些“别人家的孩子”,刘继荣的先生都会非常的羡慕。

有一年中秋聚会,亲友齐聚一堂,话题渐渐转向了这些小朋友身上。

问及每个人的理想时,有孩子说:要当钢琴家、明星,连一个只有四岁半的小女孩也说未来要当央视主持人。

问到刘继荣的女儿时,她说她的第一愿望是要当幼儿园的老师,领着小朋友做游戏,唱歌;第二个愿望,是要当妈妈,穿着围裙,给孩子做晚饭,给她讲故事。

这在众亲友看来,实在是算不上什么大志向。

为了提高女儿的学习成绩,刘继荣没少想过办法,但结果,依然是那个让她困惑不已的第23名。

在一次考试中,卷子上出了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里的哪位同学,并说出理由。

除了女儿之外的所有同学,都填了女儿的名字。

“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

从教30年的老师对刘继荣感叹到:你女儿除了成绩一般,其他能力实在优秀啊……

回到家里,她与女儿开玩笑:“你快要成为英雄了。”

女儿歪着头想了想:“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她被女儿这番话震到了:

为人父母,甘于让孩子做一个普通人,一生温暖明媚,难道不是对孩子最好的祝福吗?

周国平先生曾说:人生有三次成长: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二是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

当一个人愿意接受自己是平凡的,才会愿意去感知生活、拥抱生活;

当一个父母愿意接受孩子的平凡,才会真正领悟到,自己辛苦带到这个世上的小生命,有多可贵,有多美好。

04孩子,你慢慢来

我曾经给我的孩子写过一封信,信中,我是这样说的:

你的人生,不必时时被人点赞,不需要别人时时的夸奖,遵从你的内心,不必在意别人的眼光。

此生,有一两项生存的技能、三两个知心的好友、有一个相爱的人陪伴,便足矣。

我告诉孩子,不为别人而活,享受当下,感知自己存在的意义,

这是我,作为母亲,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putianjk.com/afhgx/5816.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