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大火烧4个月5亿动物死亡,背后原

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50708/4652392.html

年9月份开始的澳大利亚森林大火,持续了4个多月愈演愈烈,1月7号人民日报发布澳大利亚已有超2万只考拉被大火吞噬了生命,近5亿只动物葬生于这片火海中,看到受灾现场的图片,和那些动物们的无助,栎硕小编内心深表叹息,希望这场大火赶快停下来,不要让悲剧愈演愈烈。

被大火逼退的人们

被解救的寥寥无几的考拉和袋鼠,我们都知道考拉行动力比较慢,可能自身还没有意识到火灾的来临就已经被烧死了,而袋鼠们面对这场大火,也只能拼命的逃跑。

燃烧中的澳大利亚

面对如此大的火灾,为什么澳大利亚灭了4个多月火势反而越来越严重了呢?小编认为是他们太“轻敌”了,在澳大利亚国民的普遍认知里,山火每年都会发生,这无可厚非。通常消防系统不会过多干预,他们相信:山火是大自然自我调节的机制。燎原之后,树木会重新生长,生命会重新孕育,但这场进行了4个月的大火,终将给他们带来不可挽回的毁灭。

而我们普通人在惋惜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到火灾的严重性,从自身的意识概念里进行火灾的防范意识,消防的“消”与“防”,都无比重要!

好在我们有优秀的国家给我们好的保障,有坚韧的消防员替我们负重前行,有合理的制度让我们更多地了解消防相关知识,只有我们本身知道“火”的威力,大家才能更加重视,例如前段时间的重庆高楼大火,大家都有这种安全意识,迅速撤离,并且众人合力抬走私家车为消防车让道,这都是我们国民重视消防敬畏生命的强烈意识,当然希望这种意识会更加普遍,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对消防知识的积累和防范。

消防工程师考点延伸一:森林火灾的产生条件

可燃物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可燃物按其化学组成,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大类;按其所处的状态,又可分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三大类。

森林火灾的起因中,由于可燃物导致森林火灾发生的比例最高。森林的面积较大,林区内存在许多枯木枯叶,这些可燃物在地面堆积,极易引发森林火灾,且这些可燃物无差别的分布在森林的每个角落,所以一旦出现火灾,灾情极难控制。

助燃物(氧化剂)

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如广泛存在于空气中的氧气。

燃烧的前提是有氧气,森林火灾也一样。林森中植物密布,氧气十分充沛,所以一旦可燃物被引燃,那么森林中的氧气便会从侧面帮助火灾燃烧,扩大灾情范围。

引火源(温度)

可燃物被点燃的前提条件就是可燃物的温度达到自身燃烧点。在同时满足燃烧、氧气这两项条件时,如果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可燃物不仅会燃烧,且会快速的波及到周围的可燃物。

凡是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引火源。常见的引火源有下列几种:

(1)明火。明火是指生产、生活中的炉火、烛火、焊接火、吸烟火,撞击、摩擦打火,机动车辆排气管火星、飞火等。

(2)电弧、电火花。电弧、电火花是指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电气开关及漏电打火,电话、手机等通信工具火花,静电火花等。

(3)雷击。雷击瞬间高压放电能引燃任何可燃物。

(4)高温。高温是指高温加热、烘烤、积热不散、机械设备故障发热、摩擦发热、聚焦发热等。

(5)自燃引火源。自燃引火源是指在既无明火又无外来热源的情况下,物质本身自行发热、燃烧起火,如白磷、烷基铝在空气中会自行起火;钾、钠等金属遇水着火;易燃、可燃物质与氧化剂、过氧化物接触起火等。

消防工程师考点延伸二:扑救森林火灾的原则

扑救森林火灾的原则是“打早、打小、打了”。

①打早:森林火灾都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星星之火逐步发展成熊熊的弥天大火,因此,一经发现火情,就要争分夺秒地将扑火队伍调集到火场,迅速投入战斗,将初发火一举消灭。森林刚刚起火,火势弱,燃烧面积小,容易用简单工具,投放较少的扑火力量,就能将火消灭。拖长时间,就是贻误战机,火就会不断蔓延扩展,使扑火工作困难越来越大,投入扑火的人员也要大大增加,后勤供应量不断加大。所以,扑灭森林火灾一定要早,决不能延误战机。

②打小:扑火指挥员要有全局观念,根据火场实际情况,利用扑火有利时机灵活运用“先控制、后消灭”的战术,先打外围火线,防止火向四周发展,力争变大火为小火,为彻底消灭创造条件。

③打了:扑灭火灾以后,必须彻底消灭余火,余火复燃常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掌握更多的消防知识,从最深处有消防意识,希望澳大利亚的火灾尽快被灭,消防防范非常重要,希望我们都要重视。




转载请注明:http://www.putianjk.com/afhgx/4193.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