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一周目录(7.12-7.18)
狄德罗:感情被抑制,再杰出的人也会失去光彩
狄德罗:智者莽撞,真理不会为多数人喜欢
狄德罗、美在关系、演员的重要
中国文学|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阶段
故事连载|猫星
故事连载|猫星
非固定栏目//一部影视剧
全文字阅读约3分钟
运营编辑|铁锤青猫
日签|王大鹅喵小憨
文艺学·故事连载
有专业的文艺学/有生活的文艺学
猫星球
(更新时间:每周五六不定期加更)
作者|铁锤青猫
图|铁锤三岁
青猫泡面文
目录
1.钢锤青猫待变形
2.回人类的家
3.不忍心叫醒你
4.傻瓜我们都一样
5.一起过六一
6.做公号的人类
7.跟命运下棋
8.“鸿雁”问苍天
9.梵高与火与人与烟与星空
10.心是石头做的吗?
11.走在沙漠中
12.不爱梵高就不能喜欢你吗
13.绿洲篝火螺丝钉的忘我笑
14.爬沙丘的死亡瞬间
15.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去做的事
16.她好像一颗石头啊
17.矛盾只是标准不同
猫星-18
写不好一个故事
两只猫沉睡如死猪。对猫来说,没有什么是比睡觉更值得倾注猫生的事了。在睡觉中幸福,在睡觉中成长。在青猫看来,猫的这种睡觉比考拉的睡觉更具有高级的自觉意义,考拉的睡是昏沉的,是被动选择,从它们被迫无奈吃有*的桉树叶开始,它们的生存就丧失了生命中最有活力的意识——自觉,而猫最值得称道的便是这从未消失活力的自觉意识,猫的睡是主动的,猫的所有生存状态都始终保持着自我选择。它一直这样以为,但因为有拉踩考拉的嫌疑,从来没有表达过,事实是,就算它不避讳这个嫌疑,也没机会表达,因为从来没有一个同类能听它废话,只是偶尔自言自语跟老天爷叨叨几句,毕竟它太孤独了,它已经在这个人类世界孤独生存了十年。这十年给青猫的不仅是享受孤独的能力,还有对人和猫这两种生物清醒而独到的认识,还有它自证自圆的无数学说,比如如上所述猫科动物的自觉能力是人类认为它们“未被驯化”、称养猫的人为“猫奴”、将猫称为“主子”等等这些普遍而见的情况的原因,因为猫从不为外界因素而影响或改变自己,猫保持自我的独立即使在寄人篱下讨饭吃的时候,猫在所有关系中保持着清醒的自觉即使在伤心难过愤怒开心的时候。从不得意忘形,从不萎靡不振,不以一切称心如意而非常喜,也不以一切不如意而非常悲,不论表面多么欢脱应激,内心总是保持着如海底如宇宙一般的非常静。在家里的猫很平静地睡着,在沙漠里的王梓却不平静地走着。这一天的路确实艰难,翻过一座山还有一座山,不知道翻过了几座山,也不知道还有多少座山等着翻。还不知道全都翻完之后的终点,是什么样子。这很像很多人的人生,走过一段后发现了对未来的不确定,看不清未来时带着一点迷茫,辛苦时怀疑脚下和眼前,不知所做一切为了什么,不知将抵达一个怎样的终点,只是向前走,也只能向前走,好像只要走就能看见希望,只要走下去就意味着能活着。但也有的人,人生却不如此,他们或者提前了解路线知晓未来,隐约看得见未来,或者能凭一些信息和直觉参得透未来,或者即便看不清未来也并不迷茫……他们是乐观派,对一切终将发生之事都充满期待;他们是无畏派,对一切可能之事都勇于挑战;他们是沉稳派,对一切不确定的躁动,都能拆解应对。他们都一样一直向前走,一起向前走。不论是哪种人生式的向前走,他们都在这条路上,相互遇见,携手、比肩、摩擦,各自秉持自己的原则和信条,共同走向终点。社会人生,一生如是。王梓继续想到“思想”的问题,关于她写文章,她想事情的思维轨迹,她所有的言谈举止和社会行为……不自觉在头脑中画起脑图来……写文章是她现在的主要工作,也是她从小到大不曾间断投入热情的一件事,从小时候写的第一段文字,到后来完整的作文论文,到现在工作中所写的文章和她未完成的文学理想,在写作这件事上她获得了认可、感动和共鸣,获得感谢和赞赏,获得对自我更清晰和坦诚的认识,获得价值和理想,获得慰藉和陪伴,还获得了谋生的方式。精神、钱、尊重、交流,仅仅凭借写作这种并无多大成本的事,她似乎都获得了。人能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并因此能供养自己日常所需,是一种很值得满足的幸福。她感恩这种幸福,却不满意,因为她常常不能吾手写吾心,她很多话不能说,很多想法不能写,一种精神上的压抑和克制,既被动又主动,因为多年的社会经验让她清楚写作的生存法则,也因为她知道自己作为一个普通的个体也不可避免存在着偏狭,但她又不是完全退缩的人,也是个总是忠实自我的人,所以撑着一股劲儿长成了一个很别扭的姿态。领导说她文章定调的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便出于此。她写得别扭,领导看着别扭,读者看着也别扭。她霍不出去,也缩不回来,这不仅是为她自身考虑,也为她的热爱的事业考虑,所以她既要保持一种独立,也要投身其中以更了解群体多样的样本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看似僵持成了一个不合时宜的另类,其实在某种程度来说,也是一种奔赴火坑往返冰河的体验。冥冥之中她好像觉察到这是唯一的路。当然她的不满意还源于自己与那些喜欢的作家、艺术家、名记相比,确实差太多,不论是文笔还是境界,这不可以说不是一种野心,也可以说是一种追求,还可以说是对自我的要求。她想成为一个写任何题材,任何视角,任何语言风格都能游刃有余挥洒自如的作者,但很显然,以她现在的阅历和学识,完全达不到。但值得庆幸的是,她有她的视角和阅历,还有她的经历——从小到大一直被老师夸赞的文笔,在小学开始她的作文就已经让老师流泪,初高中的考试就算总排名很落后作文也能轻松拿年级最高分,大学里总成绩也中等甚至偏下却能拿到优秀毕业论文,很多老师赞赏她的想法并给予她很高的肯定,甚至说过有她这样一位学生就觉得欣慰知足有希望,她从未怀疑这是客套话,她觉得自己感受到了这些肯定是实实在在的真诚;大学和研究生实习期间,工作以后,她写过被一些充分肯定的文章,很多人说她写到了他们心里,她也没有怀疑过这是客套,因为她也觉得她写到了自己心里,但她在这段时间完全没有分享欲和表现欲,没有找到写作目的,除了很个人化的自我梳理的仅自己可见的文字,其他时候都只是被要求写时才会写,但只要写起来,总能抓住点什么——多年点滴事实堆积,让她现在拥有自信能触碰得到她理想中的“满意”,她感觉自己心里有能获得这种满意带来的幸福的底气。这底气忽高忽低,源于她写人物、动物,写想法,写情感抒发,写论题,她稍加努力便能信手拈来,但对一件事的完整巧妙叙述,却总是不尽如人意。“很难完整准确恰当地表述一件事”,这是她从第一次写叙事作文开始就已经清楚的事,但庆幸是,在她所经历的教育里,叙事文和说明文并不被重视,从来没有一场考试把叙述一件事当成唯一选择的命题,往往是那些根据一段材料或一个话题而作的议论文、散文才是通向罗马的明亮大道…当然,她后来工作之后才意识到,这个她在学生生涯经历的“幸运”,恰恰助长了她在后来的人生事业上“不幸”,一个值得骄傲的长板助长了一个不可掩饰的短板,走在职场里忽高忽低。她的导师给她推荐过很多关于叙事的书籍,她看了,看的时候拍大腿拍脑门儿,一副恍然大悟醍醐灌顶的样子,可是等到她一拿起笔一敲起键盘,又混乱了。“为什么呢…”“为什么呢?”“为什么呢!”“因为从来没有找到一个明确的小目标。都是长久高远的大目标,那目标就像天上的云朵,一爪就散了,虚空大抵如此。”王梓听着砰砰的心跳声,停下脚步。一个队友走过来说,“怎么了,累了吗?”王梓:“嗯,是有点。”队友:我在后面走,不知道他们哪里听到一个社会新闻,“一个父亲亲手把自己两个孩子从楼上摔下去了,而且还是蓄谋已久。因为出轨离婚,离婚后出轨对象明确不能接受孩子,所以两人合谋设想了杀害两个孩子的计划,一开始是想伪造交通意外,但因为车没保险且风险大所以放弃了,后来用了这套方案,15层楼,一个2岁,一个1岁…”王梓:“可怜两个孩子,这个妈妈呢?”队友:“妈妈说不要一分赔偿,只要这两个人一命抵一命。”王梓:“其实很多意外都不一定是偶然,只是看有没有一个能为死者讨回公道的人。”队友:“的确,如果这个妈妈也不在了,恐怕这事儿就真成意外伤亡事件了。”王梓:“俗话说打狗看主人,那些流浪狗流浪猫,谁能敢打几下,因为没有人保护它们,受欺负了哪怕被打死了,也没有人管。”队友:“哎,人都如此,别说动物了。”王梓:“是啊,好像在人眼里,动物永远不比人重要,但其实,父亲不一定都爱孩子,如胶似漆不一定都是爱情,意外事件不一定都是偶然,女人不一定都软弱,动物不一定都不如人。”队友:“是,但这个世界是讲概率的。”王梓:“如果人都以概率为标准去生活,就会脱离真相,活在虚假里。”队友:“可是不以概率生活,风险也很大。”王梓:“成为大多数可能是会安全一点,但人有不同标准吧。”队友:“当然…你好像不像大多数。”王梓:“不,我是。”队友:“是吗?”王梓:“是的。”大家继续沉默着向前走,没人再提这个新闻,但都不约而同拿起手机想去看什么,可惜仍然都没有信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