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间地头,打一场数字化战役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

文|杨舒芳

原创|科技考拉

与外界对拼多多盈利的重视程度相比,拼多多内部似乎显得过于淡定。

年二季度,拼多多营收同比增长89%达到.5亿元,并实现24.14亿的单季净利润,向市场展示了一把内生造血能力。财报当天,拼多多股价大涨22%,投资者们用脚投票给出了最有力和直接的肯定。

拼多多高管们的反应要平静得多。陈磊宣布要将二季度利润全部投入新设立的“百亿农研专项”,甚至未来几个季度可能有的利润都将首先进入这个专项,并亲自担任项目一号位。CFO马靖也表态称,二季度的利润率水平对未来不具有参考意义。

确实,尽管拼多多目前已经体量庞大,但实际上还只是一家刚刚成立6年的公司,只是它的高速狂奔很容易让人忽略这一点。与短期盈利目标相比,拼多多应该有更加远期的战略计划。

复盘拼多多的农研路

自年创立以来,农业就始终是拼多多的基本盘,并始终保持了超级增速。

年,拼多多的农产品和农副产品成交额超过亿元;年农产品订单同比增长超过%,GMV超亿元,而拼多多原本预期的上限是亿元;今年上半年,拼多多农产品和农副产品的订单量同比增长%,单品销量超过10万单的产品超过款,同比增长超过%。

基本上,不论是口味刁钻的吃货,还是追求配料干净的健身人,拼多多都是名符其实的快乐老家。田间直发的甘甜板栗薯、不含淀粉的咖喱鱼丸、蒸好的鹰嘴豆、成分表上只有黑豆粉的豆浆等,种种在超市和便利店无处可寻的健康食物,都能在拼多多上轻易找到。

复盘拼多多这几年在农研方面的持续探索,你就会理解陈磊在“百亿农研专项”上大刀阔斧、看起来几乎是不计成本的投入。毕竟,“重农”两个字,几乎是写在拼多多基因里的。

今年8月,拼多多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和浙江大学启动第二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全球青年农业科研团队要挑战用前沿营养科学、精准农业等技术,在6个月内种出高品质、高产量的番茄。实际上,在农研领域被视为经典案例的用AI种草莓,就发生在去年5月的首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上。

今年5月,拼多多及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南农业大学等产学研机构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中国农业机器人创新大赛”结果揭晓,在超过所国内大学、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提报的个农业机器人项目中,“设施园艺机器人作业系统”、“采摘童——垄作草莓收获机器人”和“全自动垂直农业生产系统”拿下一等奖。

去年底,拼多多还支持了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浙江大学联合主办的“全球农创客大赛”。

从袁隆平先生用杂交水稻改变了中国农业开始,产学研对农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性,已经不需要再去论证。

从农产品起家、一路做到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拼多多显然很明白这一点。从这个角度去看,拼多多在农研方面的投入决心,应该被理解为对数字农业建立起充分认知后的战略行动。

陈磊式的战略专注

对农业改造和数字农业的兴趣,横跨和贯穿了拼多多的黄峥时代和陈磊时代。

黄峥掌舵拼多多时,曾提到想要改造传统农业和流通方式,作为拼多多的长期战略。甚至在宣布卸任的股东信里,黄峥对未来生活的规划,也是“做一些食品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去摸一摸10年后路上的石头”。

但农业作为一个长久以来标准化和数字化程度都较低的领域,改变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迅速达成。直到黄峥决定把拼多多交给陈磊时,他仍然认为,过去几年里,拼多多对农业领域的贡献主要在流通领域,通过提升流通效率让农民和消费者获益。

“但流通效率的提升,毕竟不能从质上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也不能大幅提升身体健康水平”——这也意味着,陈磊需要带领拼多多,继续往农业变革和数字化的更深处走去。

年7月,陈磊出任拼多多CEO,随后开始亲赴一线,在各大农产区调研。今年4月,陈磊接任董事长后首次亮相,强调拼多多会坚持把农业作为战略重点。Q1财报电话会议上,陈磊表态要以全新视野和不限于投资传统设备的方式,建立灵活而领先的农产品物流新体系。

包括从刚刚发布的Q2财报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拼多多的一些变化。

今年二季度,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拼多多研发费用为18亿元,同比增长39%。同时营销费用缩减至亿元,比上一季度降低近30亿元;营销费用占营收的比例则从去年同期的74.7%,降低到了45%。

同时,营业成本同比增长%至79亿元,主要来自配送和仓储费用的增加。这背后是拼多多正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包括冷库、生鲜冷链物流体系等基础设施,通过增加数字化投入来实现高效率、低损耗的农产品运输。

显然,CTO出身的陈磊,在把拼多多变得更加聚焦,降低营销投入,转而更为强调技术。

这符合拼多多当前的发展阶段:在年度活跃买家数达到8.亿、APP平均月活跃用户数达7.亿后,拼多多早已不是处在跑马圈地的时期,大规模营销投入很难继续像早期那样带来高度可观的产出比。

这也解释了陈磊为什么会在此时提出“百亿农研专项”,并放在这样的战略高度上。数字农业距离真正实现从流通到生产环节的规模落地,仍然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这样一项肉眼可见的脏活累活,需要一个坚定的长期主义推进者。

数字农业的产地范本

在去年的首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上,进入决赛的4支队伍中,有来自荷兰的瓦赫宁根大学农业科研团队。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荷兰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农业产品出口国,几乎养活了半个欧洲。荷兰的花卉、蔬果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全球蔬菜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三来自荷兰的温室蔬菜。但实际上,荷兰的先天农业条件并不优厚,不仅地处沿海、土地资源少,还有低洼潮湿、光照不足等难题。

荷兰是用数字农业优化甚至改变生产的典型范本。帮助荷兰成为农业强国的是温室无土栽培技术。每个温室都是一套独立的生态系统,温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水、微量元素等作物生长因子全程可控。

拼多多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目前来看,我们已经可以找到一些具备参考意义的数字农业样本。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老窝镇老窝村位于怒江大峡谷,海拔差高达米,村里几乎没有完整的大片土地,人均耕地仅1亩,且土壤偏酸,是传统农业模式下不适合耕种的典型地区。

年7月,拼多多助农工作小组协助老窝村,以户建档立卡户为主体成立了橘橼种植专业扶贫合作社,帮助果园安装了水肥一体智能滴灌系统和天空地一体化精准农情测控系统: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可以将水和肥精准送到每棵树下,天空地一体化精准农情检测系统则实时分析各项数据,预警果园病虫害。村民们只需要操作鼠标或手机,就能够完成浇水、施肥等工作。

就这样,老窝村突破地理环境的限制,变成了现代化的智慧果园。但拼多多用数字农业改造老窝村的价值,还远不止于此。

在老窝村之后,怒江的泸水、兰坪等县市先后复制了老窝村的模式,成功打造出近2万亩柑橘、芒果、咖啡、火龙果、百香果、猕猴桃等多个品类的示范基地;在拼多多平台上,云南也是重要的水果和咖啡产地来源。

还有更多的地区,需要这种老窝村式的数字农业改造。

对拼多多和陈磊来说,这是“百亿农研专项”的最终价值。在用“农地云拼”模式把生产、供应和销售环节逐渐整合成一张供需网络之后,拼多多需要在产地源头,继续深化农业领域的“C2M”。

“与公共卫生一样,数字农业也是一门基础科学,需要持之以恒的硬投入”,与拼多多合作过“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和“全球农创客大赛”的浙江大学食物经济与农商管理研究所所长卫龙宝说。

坚持数字农业,就是拼多多最大的长期主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putianjk.com/afhgx/10156.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22